1、實驗目的
• 熟悉用三角形相圖表示三組分體系組成的方法,掌握用濁點法和平衡釜法測定液—液平衡數(shù)據(jù)的原理;
• 測繪環(huán)己烷—水—乙醇三組分體系液—液平衡相圖。
2、實驗原理
• 三角形相圖
設等邊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代表純物質(zhì) A 、 B 和 C (圖 1 ),則 AB 、 BC 和 CA 三條邊分別代表( A+B )、( B+C )和( C+A )三個二組分體系,而三角形內(nèi)部各點相當于三組分體系。將三角形的每一邊分成 100 等分,通過三角形內(nèi)部任何一點 O 引平行于各邊的直線 a 、 b 和 c ,根據(jù)幾何原理 ,a+b+c=AB=BC=CA=100% ,或 a ` +b ` +c ` = AB = BC = CA =100% , 因此 O 點的組成可由 a ` 、 b ` 、 c ` 表示 , 即 O 點所代表的三個組分的 % 組成為 ,B%= b ` , A%= a ` , C%=c ` 。要確定 O 點的 B 組成 , 只需通過 O 點作出與 B 的對邊 AC 的平行線 , 割 AB 邊于 D,AD 線段長度即相當于 B%. 余可類推 . 如果已知三組分混合物的任何二個 % 組成 , 只須作兩條平行線 , 其交點就是被測體系的組成點。
圖 1 等邊三角形圖
等邊三角形圖還有以下兩個特點 :
• 通過任一頂點 B 向其對邊引直線 BD, 則 BD 線上的各點所代表的組成中 , A 、 C
兩個組分含量的比值保持不變 . 這可由三角形相似原理得到證明 . 即
a ` /c ` = a ‘‘ /c ‘' = A%/C% = 常數(shù)
(2) 如果有兩個三組分體系 D 和 E, 將其混合后 , 其組成點必位于 D 、 E 兩點之間的連線上 ,
例如為 O, 根據(jù)杠桿規(guī)則 :
E 之重 /D 之重 =DO 之長 /EO 之長
• 環(huán)己烷 — 水 — 乙醇三組分體系液 — 液平衡相圖測定方法
環(huán)己烷 — 水 — 乙醇三組分體系中,環(huán)己烷與水是不互溶的,而乙醇與水及乙醇與環(huán)己烷都是互溶的。在環(huán)己烷與水體系中加入乙醇可促使環(huán)己烷與水互溶。由于乙醇在環(huán)己烷層與水層中非等量分配,代表二層濃度的 a , b 點連線并不一定和底邊平行(見圖 2 )。設加入乙醇后體系的總組成點為 c ,平衡共存的二相叫共軛溶液,其組成由通過 c 的直線上的 a , b 兩點表示。圖中曲線以下的部分為二相共存區(qū),其余部分為單相(均相)。
(1) 液 — 液分層線的繪制
(a) 濁點法 現(xiàn)有一環(huán)己烷與水二組分體系,其組成為 K ,于其中逐漸加入乙醇,則體系總組成的沿 K--B 變化(環(huán)己烷與水的比例保持不變),當組成點在曲線以下的區(qū)域內(nèi),體系為互不混溶的兩共軛相,震蕩時則出現(xiàn)渾濁狀態(tài)。繼續(xù)滴加乙醇直到曲線上的 d 點,體系發(fā)生一突變,溶液由二相變?yōu)橐幌,外觀由渾濁變清。補加少量乙醇到 e 點,體系仍為單相。再向溶液中逐漸加入水,體系總組成點將沿 e--c 變化(環(huán)己烷與乙醇的比例保持不變),直到曲線上的 f 點,體系又發(fā)生一突變,溶液由單相變?yōu)槎,外觀由清變渾濁。補加少量水到 g 點,體系仍為二相。如于此體系再加入乙醇 …… 可獲得 h 點,如此反復進行。用上述方法可依次得到 d 、 f 、 h 、 j…… 等位于液 — 液平衡線上的點,將這些點連接即得到一曲線,就是單相區(qū)和二相區(qū)的分界線 ---- 液 — 液分層線。